
記者鄭文晴/綜合報導
一名熱愛運動的男子每次在健身房運動後,就感覺吸不到空氣,像是「被人掐住喉嚨」一樣快昏倒,看遍醫師都診斷是氣喘,可是用藥卻沒有效果,沒想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使出一招,竟大幅改善男子的症狀。
蘇一峰今(15)日在臉書分享一起案例。他表示,一名患者因怪病纏身,運動後常常就會吸不到空氣,彷彿被掐住喉嚨,幾次差點在健身房昏倒,即使趕快吸氣喘藥物還是感覺快死了,看了很多醫師有的人說是氣喘有人說過度換氣症候群,可是用藥還是一直會發作,「瀕臨死亡的缺氧感覺使他造成很大的恐懼」,每次發作吸藥還要慢慢才會改善,難受得要死......。
維生素D是鈣平衡的重要調節劑。此外,它對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直接誘導粘膜表面的抗菌肽,調節T細胞的功能。
觀察性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準低與呼吸道感染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大家想問的是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預防covid-19感染嗎?
⭐一張圖讓你了解什麼是Pre-COPD
COPD GOLD guideline 2022的更新,在第一章特別增加了四個名詞的加註註解:
early COPD, pre-COPD, mild COPD, COPD in young people,
過去研究都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比較高的機會發生中風與心肌梗塞,還有猝死等
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患者,睡覺時常常會開口呼吸
而張口呼吸會不會增加患者夜間的脫水,造成血液濃稠度上升呢?進而增加血栓中風與心肌梗塞等等
台北榮總睡眠中心周昆達主任與陽明醫院的蘇一峰醫師進行一個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夜間脫水是一般人的1.5倍
小弟的研究結果,來介紹一些臨床上有用的發現
臨床上的難解之題:Beta-blocker(BB乙型交感阻斷劑)是否可以使用在Asthma-COPD Overlap(氣喘肺阻塞合併ACO)病人的身上?
一篇來自英國的大規模調查Omicron的感染症狀,論文發表在Lancet刺胳針上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327-0/fulltext
最近空氣汙染研究,許多人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被迫吸入了不少的髒空氣!
一個來自英國的研究,告訴大家殘酷的答案:吸入身體的髒空氣,很難排出體外!!
A女士在門診不禁高興的大聲歡呼出聲!
「蘇醫師、真的嗎!?我的四顆肺結節都消失了!??」
我:真的都消失了!!我剛剛有仔細再幫你看一次!
我:我之前建議你使用的獨門治療法,有用吧!!
「哇!太棒了!蘇醫師、謝謝你!」
打疫苗後胸痛,百例治療經驗分享
這一陣子治療了一百多例打完疫苗後胸痛的病人,目前治療追蹤也三個月了,可以大概整理一下治療心得了,之後或許可以整理投稿到醫學期刊上
目前跟大家分享心得,希望能幫助更多打完疫苗後有胸痛情形的患者。
很多人被感染後,心裡會有一個疑問:我已經被感染過了,還需要打疫苗嗎?
最近來自以色列的研究刊登在NEJM上,研究發現感染者再補打疫苗可以減少八成的再次感染機會!
Organization of outpatient care after COVID-19 hospitalization
最近罹患COVID-19 出院後病人大量增加,這些病人該接受什麼樣的治療成為一個大問題。
這邊提供一篇美國經驗分享,感染COVID-19出院後,該何去何從……
COPD GOLD guideline 2022的更新,在第一章特別增加了四個名詞的加註註解:
early COPD, pre-COPD, mild COPD, COPD in young people,可是內容很多人看了還是霧煞煞,到底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與感染時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同時感染 SARS-CoV-2 和接種過輝瑞-BioNTech 疫苗的人報告一系列常見的長期 COVID 症狀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事實上,與從未感染過 SARS-CoV-2 的人相比,接種疫苗的人報告症狀的可能性並不高。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患有long COVID(長期 COVID) 的人在感染 SARS-CoV-2 後數週、數月或數年仍會繼續出現症狀,例如疲勞、呼吸短促,甚至注意力不集中。一些人估計,多達 30% 的感染者,包括許多從未住院的人,都有持續的症狀。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05.22268800v2
這一篇來自以色列的研究表明了,疫苗接種真的有助於降低長期感染 COVID的風險。而且打越多劑,保護減少 Long COVID的效果越大!打兩劑疫苗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而以色列的研究結果也與其他研究的結果相呼應,包括去年 9 月在英國開展的一項大數據研究 ,該研究發現疫苗接種將COVID-19的感染症狀下降!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460-6/fulltext
這一篇刊登在刺胳針-感染學上的論文分析了124萬名英國感染者的症狀接種疫苗情形發現:接種疫苗的感染者與未接種疫苗感染者相比,不只是住院症狀大幅下降,連感染的症狀都減輕,許多都是無症狀的感染者!
與住院機率降低或出現超過 5 種症狀相關第一劑或第二劑後發病的第一周,以及第二劑後出現持續時間較長(≥28 天)的症狀。與未接種疫苗的受感染個體相比,接種疫苗的受感染個體報告幾乎所有症狀的頻率都較低,更兩倍的機會成為完全無症狀感染。
空氣汙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致癌物質,而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示,空氣汙染中的PM2.5是高度的致癌物質!
最近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JRCCM) 美國呼吸與重症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英國的大數據分析,研究發現空氣汙染與肺癌的相關風險因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252012/
這篇研究分析了45萬多英國人的資料,比較過去幾年生活環境的空氣汙染指數與肺癌的發生,研究比較出各個空氣汙染物質的致癌風險。
研究發現:
●PM2.5每上升5, 肺癌風險為1.63-2.68倍
●PM10每上升10, 肺癌風險為1.53-2.14倍
國內學者研究也發現,南臺灣的肺癌增加速度是北台灣的十多倍........
而空氣汙染可能是最大的元兇.......
為了國民的健康,改善空氣汙染已經是政府需要馬上處理的公共問題了!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1)00442-2/fulltext
胸腔重症領域第一名的期刊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刊登了一篇來自法國18間ICU的研究,探討COVID-19病人插管後,合併感染黴菌的狀況!
這個研究從2020年的2月9到7月9號蒐集了565位COVID-19,結果發現有128位(25%)的病人合併有侵入性黴菌的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76位(15%)則合併有麴菌的感染(COVID-19-associated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APA),374 (73%)的病人則合併的是細菌肺炎,還有少數的CMV肺炎等等其他肺炎。
一份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人體實驗發現,電子煙引起的動脈僵硬硬化超過傳統菸!
https://journal.chestnet.org/article/S0012-3692(21)01360-X/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