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這篇文章有夠讚,我要分享!!:

[天下雜誌專訪] 全台紫爆噩夢 增中風、失智風險



全台紫爆噩夢 增中風、失智風險
精華簡文
圖片來源:黃明堂
全台紫爆噩夢 增中風、失智風險

作者:林怡廷 2016-11-23 天下雜誌611
近日全台空污嚴重超標,中南部更是烏煙瘴氣。如何面對一張口就會吸入PM 2.5,影響範圍擴及腦、肝、肺的紫爆恐懼?


「我怕以後如果我有小孩的話,他看著我們以前的照片問我,為什麼你們以前的天空是藍色的?」一位國小女孩,在《為孩子找回藍天》紀錄片中,向導演黃淑梅說出她對空氣污染、灰色天空的恐懼。

遺憾的是,紀錄片放映之際,台灣各地的PM2.5(細懸浮微粒)指標連連紫爆,代表空氣污染嚴重超標,且從北到南都飽受影響。

女孩的童言童語,預言著我們再不積極採取行動的灰色將來。

不只這部紀錄片,在「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劃」中,十七組橫跨老中青三代導演,無償製作的二十部短片,都在討論台灣的空污問題;且從九月至今,在全台巡迴放映。
計劃總召、中正大學傳播系專技助理教授蔡崇隆說,「希望創造更重視空污的社會氛圍。」也為被污染的無聲藍天,發出點聲音。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影響你我,早該正視。「污染的空氣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以為好像沒那麼嚴重,可是當你覺得嚴重的時候,你的身體已經生病了,」黃淑梅有感地說。家住台南的她,在南部空污嚴重時,身體就曾出現咳嗽、喉嚨癢、眼睛癢等症狀。

空污這看不見的敵人,早已奪走無數性命。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約有九分之一、近七百萬人的死亡和空氣污染有關;比起其他地區,住在亞洲、非洲及中東地區的民眾,更易呼吸到空氣污染物質。

身處亞洲的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且以空氣污染物中對健康影響最大的PM2.5來看,幾乎每個縣市都逃不出它的魔爪。
全台PM2.5嚴重超標
PM2.5來自汽機車廢氣、工廠及發電廠的廢氣、餐飲油煙排放、廟宇燃燒金紙,或家戶燃燒等。
根據環保署二一六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全台二十二個縣市、三十一個測站中,三年來僅有屏東恆春站達到WHO建議的理想標準:PM2.5年均值小於十微克/立方米;且位在雲林、嘉義、金門等地的測值,竟是標準的三倍。(見表一)
這意味著,各縣市居民只要張口呼吸,細小但殺傷力極大的PM2.5就可能入侵身體。
PM2.5粒徑不到髮絲的二十八分之一,在體內可是暢行無阻,可經由鼻咽喉深入肺泡,或隨血液循環全身;更可怕的是,重金屬、碳粒等污染物也常附著在上,長期累積,後果不堪設想,也因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它視為一級致癌物。

各科醫師談起PM2.5,也總是無奈地搖著頭,而受影響的病患早已遍及各診間。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列舉,從肺癌、下呼吸道疾病到氣喘等,都和空氣污染有關。(見表二)

他還觀察到,有些因嚴重肺炎住進加護病房的病人,肺泡內的防禦軍隊──白血球或巨噬細胞,竟吞了過量的碳粒漲破而死,「這些碳粒哪來?他一輩子不抽菸、也沒有二手菸(問題),懷疑就是空氣污染。」

心臟科醫師也得面對這隱形大軍。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大成,在十六年前就投入心血管疾病和空污研究,當時「大家會覺得你是傻瓜,做這研究幹什麼,因為多數人普遍認為心臟、血管和空氣污染沒什麼關聯,」他說。

現在科學界普遍認定PM2.5會促成心血管疾病,因懸浮微粒進入體內會增加發炎反應等,長期易讓動脈硬化、血栓增加。WHO還推估,全球一年因空污死亡的中風及心臟病患者近五百萬人。

連眼科診間也多了受空污影響的民眾。「我整天眼睛紅紅的,有沒有戴隱形眼鏡都一樣,幾個月來都看不好,」國泰醫院新竹院區眼科主任陳瑩山,常聽到病人這麼說,尤其在空污嚴重的秋冬時節,更是如此。

因為當PM2.5濃度一高,缺乏表皮保護的眼睛,得正面迎敵,易引發慢性結膜炎或眼皮長乳突顆粒。若民眾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鏡面清潔不佳,更易讓PM2.5沉積,帶來更多刺激。
空污危害還席捲大腦,增加失智風險。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程蘊菁團隊,對北北基都會區進行調查,發現懸浮微粒暴露量高的長者,罹患血管型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低暴露量高三.六到四倍。研究結果在去年發表於美國阿茲海默學會期刊,引起重視。

PM2.5是全身性危害的污染,」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但他也氣憤,「這個可預防,也該預防、造成死亡跟疾病的重大原因,竟在台灣沒辦法被限制。」
他認為最大原因是台灣的空氣品質標準,未與時俱進地跟上國際腳步,並好好落實,這讓「空污的防治歷程較緩慢,」他呼籲,必須從政策與法令做起,而「民眾的覺醒,是施政的最大壓力和助力。」
但短期內空氣品質難以巨幅改善,民眾該如何抵抗這看不見的敵人?

十招迎戰看不見的敵人
綜合國民健康署與台北市衛生局、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等,提出十點建議:
一、隨時注意PM2.5及空氣污染指標(PSI),可下載環保署app「環境即時通」查看。
二、當空氣品質不良,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尤其老人、兒童,或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者更需注意。
三、當PM2.5達十級(紫色),減少慢跑等戶外活動,改在室內活動。
四、若非得外出,可戴上口罩。不同口罩的防範效果不一,民眾可自行斟酌。防範效果由高到低:N 95 口罩、活性碳、外科口罩。
五、不只口鼻,眼睛也要保護。陳瑩山說,不論天氣陰晴,外出得戴全罩式太陽眼鏡,避免懸浮微粒暴露。
六、行車應避免跟在大貨車、卡車等柴油車後方。
七、進入室內前,可先拍打衣服,減少懸浮微粒被帶進屋裡的機會;進門則馬上洗手、洗臉、清潔鼻腔。
八、室內適當關閉窗戶,並可選用具高效率空氣微粒過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且須定期換濾網。
九、減少室內燒香、金紙、蚊香與蠟燭;若無法避免,得保持通風。
十、裝設排油煙機等油煙防制設備,也避免油炸、燒烤食物。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564#sthash.HJYGJyIy.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