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火災濃煙吸入造成的肺部傷害!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長春路口的錢櫃,4月26日上午發生火災,造成多人輕重傷、送醫,已知55人送醫,其中48人受傷、2人OHCA,5人死亡。
火災現場的濃煙嗆傷,常常是比火災直接燒傷造成的死亡還多,許多人會因為吸入濃煙而喪命,而到底吸入濃煙會對肺部造成怎樣的傷害呢?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重災區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驚覺:「呼吸器竟然沒有用處了嗎?」


(新聞)紐約的前線醫師在媒體專訪中指出,他們發現插管的武漢肺炎患者,死亡率居然高達八成!
💥讓他們不禁難過沮喪的反思,是否插管治療對於重症肺炎患者是無用的治療方式?
●這個報導大大的顛覆了百年來重症醫療的進展,對於重症新型冠種病毒肺炎的患者、插管使用呼吸器居然無效不能救人.........

😭真的是如此嗎?那我們該如何救這一群病人呢?
💥其實這個結論是錯的!!蘇醫師逐一分析這一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著名醫學網站Medscape主編痛斥:「在疫情災難中美國政府背叛了醫療人員!」




戴口罩到底有沒有辦法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戴口罩到底有沒有辦法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圖片來源: https://medium.com/@Cancerwarrior/covid-19-why-we-should-all-wear-masks-there-is-new-scientific-rationale-280e08ceee71)

歐美國家過去的教育一直是強調只有生病的人需要戴口罩,這次的疫情大傳播也很難讓人不去聯想是否跟不戴口罩有關!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疫情期間是否戴N95口罩比較好?


💥疫情期間外出戴口罩能多一層保護,但是如非接觸高風險環境,
戴N95口罩不一定更好(非愚人節玩笑)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疫情期間霧化治療(Nebulizer)的替代方案!


這陣子許多急診醫師朋友私底下詢問我,疫情期間遇到氣喘等呼吸道急性急性發作時,平時用的霧化治療(Nebulizer)該怎麼辦? 有替代的治療方式嗎?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認識蘇醫師

 掛號找蘇醫師

蘇一峰醫師中文簡歷下載  

蘇醫師論文列表

學歷: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職:

陽明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特約主治醫師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會肺部環境及職業醫學委員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會重症委員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教育委員

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形像推廣委員

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

    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

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

              ,呼吸道感染症,肺結核,呼吸睡眠疾病 

部落格http://tvgh-suvy.blogspot.tw/

寫信給醫師:bsbipoke@hotmail.com

蘇醫師演講檔案下載

年輕研究從零到一 

  

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持續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診斷與治療懶人包!!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0279
💥面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到底該不該使用類固醇來治療?
⭐️答案:可以!但是要選對類固醇!


●這是一個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整合了七個臨床試驗的結果,研究探討使用類固醇是否對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有幫助。答案:有效!
●研究總共整理了1025位沒有使用類固醇與678位使用類固醇患者,目的是比較28天的死亡率,三種最常用的類固醇被納入比較。
●整體來說類固醇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COVID-19的28內的死亡率,OR:0.66。
●但是如果分開來看,三種類固醇(Dexamethasone、Hydrocortisone、Methylprednisolone)之中,只有Dexamethasone展現療效,OR:0.64。
●Hydrocortisone看起來也有效、但是個案數目不夠!Methylprednisolone收案數太少、無法判斷!
●而Dexamethasone的低劑量組6mg/d、早期給予10天治療,表現出最好的治療效果!OR:0.59。
⭐️結論:COVID-19患者可以考慮使用類固醇治療,其中其中證據力最強的治療策略為、早期6mg/d,連續給予10天治療!

😅後記:病毒感染與類固醇的恩怨情仇
在SARS當年,台灣重症醫師發現面對SARS重症患者,使用類固醇似乎能減少死亡率與重症的發生!但是由於SARS的疫情一年後就消失了,所以後來並沒有更多的治療經驗能確定類固醇在SARS的治療地位。
而之後出現的是流感重症併發肺炎,在治療流感重症患者時、醫師發現使用類固醇反而會延長病毒的感染時間,於是對於流感病毒引發的肺炎、不建議使用類固醇!
直到今年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一開始國家與國際的治療準則都偏向不建議使用類固醇,這是因為流感的研究結果所下的結論!沒想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果然是SARS-CoV2,跟SARS一樣使用類固醇可以減低重症與死亡率!
結論:醫學常常會讓專家跌破眼鏡,很多真相需要時間來證明!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Nature》2020/1/1重磅研究指出:靜脈注射卡介苗比傳統皮內注射有效!?



2020新年的第一天,世界頂尖期刊的Nature就為我們帶來震撼的健康訊息

研究發現卡介苗(BCG-肺結核的疫苗)用靜脈注射,比傳統的皮內注射還要有效!

原來我們人類這一百年來,卡介苗的打法都打錯了???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胸腔難解疾病-支氣管擴張症Bronchiectasis

 從1819年法國醫師René-Théophile-Hyacinthe Laënne在他的專書"De l’Auscultation Médiate ( Treatise on Disease of the Chest.)"第一次提到支氣管擴張症!


René-Théophile-Hyacinthe Laënne,是一位法國醫生,於1816年發明了聽診器,並提倡用它來診斷各種胸部疾病,因此被譽為"胸腔醫學之父"。1822年他任法蘭西學院講師,1823年成為醫學教授,最後擔任的職位是內科主任和法蘭西學院教授。 1826年因肺結核病逝,享年45歲。



Laënne在他的專書中提到觀察到病人支氣管變粗,然後很多痰液的產生: “the dilatation of the bronchi is only met with in cases of chronic mucous catarrh. This single fact, coupled with what we know respecting the long continuance of mucous sputa in the spot where they have been secreted, enables us to conceive the mode in which the disease is formed- a temporary dilatation produced by voluminous sputum, is rendered permanent by the constant and successive secretion”.

但是大部分的呼吸道專家都指出,支氣管擴張症在這幾年來,算是進步很侷限的疾病!
臨床試驗不多,可以用的藥物也不多,大多著重在抗發炎與抗生素上面。

而這也表現在臨床上,許多支氣管擴張症患者的治療常陷入瓶頸當中,同樣是呼吸道疾病、氣喘與COPD的藥物進展則十分的迅速,許多大藥廠都投入氣喘與COPD的治療當中,讓許多患者也受益不少!

而近年來支氣管擴張症的新藥真的很少,這些病人也相對的非常辛苦的過日子.......

最近發展的新藥(erdosteine)也因為台灣的健保價過低不加入健保..讓支氣管擴張症的治療真的是雪上加霜...........


 

 

🩸臨床難題:【#支氣管擴張症併發持續咳鮮血一年
💥一位七十歲的婦女因為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造成嚴重支氣管擴張症已經多年咳血!
🩸來就醫之前已經持續一年常常咳血,幾乎天天要吃止血藥,醫師也說沒有辦法處理........ 👍後來兒子看到蘇醫師在網路上寫的支氣管擴張症衛教文章來就醫,蘇醫師治療一個月後咳血大減!#現在維持一年都只有偶爾咳血,咳血藥一個月只用吃一兩次!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藝人高以翔於27日凌晨在中國錄製「追我吧」節目時、劇烈運動時心跳停止昏倒,送醫搶救十小時後最終宣告不治。
朋友指出高以翔在25日出席活動時,身體已經有些感冒的症狀,但他並未休息,第二天隨即前往中國寧波錄製節目,從開工直到凌晨1時發生意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

其實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流感或感冒期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