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早安健康]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時間:2019-04-01 作者:早安健康/蘇一峰醫師


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蘇一峰醫師說明,做法主要是將呼吸管透過鼻孔或口腔放入我們的氣管。氣管導管約有30至35公分,放置過程會壓住口咽,「其實是很不舒服的。」

蘇一峰醫師舉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時,會需要機器代替呼吸,就會採取插管的方式。此外,還包括一些緊急狀況,例如:車禍受傷、需要開刀等,得維持呼吸道穩定時也會用到。

插管適應症



  • 全身麻醉手術患者
  • 搶救危重與呼吸心跳驟停患者
  • 非手術患者須氣管插管治療者

氣切是什麼?



氣切,全名為氣管切開術,蘇一峰醫師指出,假如我們認為這個患者插管時間會需要2至3週,甚至更久以上,這時候就會建議執行氣切。

氣切是在脖子開一個大約1公分的小洞,導管由此接至氣管,所以不會像插管的管子那麼長,氣切導管大概是7、8公分的C型管。

許多人會說千萬別做氣切,因為「氣切一做,人就死定了!」對此,蘇一峰醫師則說,這其實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迷思。

「病人做氣切,其實反而比較舒服。」蘇一峰醫師說明,氣切因為導管更換容易、管路短,所以比較不容易細菌感染、造成呼吸器肺炎;此外,同樣因為管路較短,未來患者脫離呼吸器時,克服的呼吸阻力也較輕,所以脫離呼吸器的成功率會上升。

氣切手術優點


  • 病患較舒適
  • 易清潔、不易細菌感染
  • 患者易脫離呼吸器

蘇一峰醫師表示,氣切是重要的醫療處置選項,比起插管也能讓患者更舒適,因此是一個有待大眾好好討論及澄清的項目。

醫療小百科: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蘇一峰醫師解釋,心肺復甦術是環環相扣的急救措施,包括以下的執行步驟:

  1. 壓胸:維持心臟輸出
  2. 電擊:將心律不整整流回正常心律
  3. 插管:維持呼吸道順暢、提供氧氣

急救主要是為了恢復心律功能,所以上述步驟缺一不可,因此蘇一峰醫師透露,在急救過程中,三個步驟常常是不斷變換的。「時常這時候插管,等一下變壓胸,突然心律不整又要電擊。」然而他說,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家屬「點菜式選擇」,同意實施CPR,但三個步驟卻只願意執行一、兩個。

蘇一峰醫師分享,曾碰過一個心肌梗塞的患者,家屬雖願意做CPR、也願意插管,卻不要電擊。「偏偏這個患者是心律不整型的狀況,過程中需要電擊卻不能做。」因此造成心律一直不正常,只能不斷靠壓胸維持心臟輸出,「甚至壓了一個小時心跳還是沒有恢復正常。」

蘇一峰醫師強調,醫師非常不推薦這樣點菜式的選擇,因為容易延長患者急救的痛苦。若是患者因病情需求,例如已到末期,可以考慮拒絕全部的急救措施;或者就授權醫療人員施予全部的急救措施,「限制一樣、兩樣,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認識更多蘇醫師傑出表現

認識蘇一峰醫師  

蘇醫師論文列表

    職: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特約主治醫師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會肺部環境及職業醫學委員

台灣胸腔暨重症學會重症委員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教育委員

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形像推廣委員

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

    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

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

              ,呼吸道感染症,肺結核,呼吸睡眠疾病 

部落格http://tvgh-suvy.blogspo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